懒惰是一种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缺少责任心,缺少时间观念的心理表现。小学生的懒惰表现尤为突出。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懒惰心理就像一道城门,打不开它,提高素质、能力又何从谈起?

    一、懒惰心理和行为的表现

    1.思想方面的懒惰。

    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而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2.行动方面的懒惰。

    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在学校中你会经常见到在教学里看到地上有杂物,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学校每周末的大扫除,总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或干活时拈轻怕重,更有甚者,要父母代替打扫卫生,其懒惰程度可见一斑。

    有懒惰思想和行为的孩子在家里甚至是“油瓶子到了不扶”。

    二、懒惰心理和行为的成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懒惰心理的产生呢?

    1.依赖性强。

    现如今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

    2.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

    3.家庭关系的影响

    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4.有退路,就没有前进的动力。

    有一位孩子的爸爸和我谈起他的儿子:孩子在小学时学习成绩优秀,没事就去书店,参加了“奥数”班,还是班级的三好学生。是一位聪明、有能力和美好前景的阳光男孩。孩子在上初中时妈妈去了美国,临行前告诉孩子:我出国后就给你办出去。孩子一年又一年地等,妈妈来电话说因为9.11影响了,不然你现在就到美国了。孩子就在盼望中等待,今年已经是第六年了,由于有了退路,他也没有动力和心思去学习,高中三年里,他去学校上学的时间加起来只有一年,今年高考的成绩可想而知。妈妈仍然来电话说:百分之百能去美国,大约在年底。就这样原本积极上进的孩子变得懒惰了,谁的责任?谁又能用未来不可知的美国生活换回孩子那快乐、进取、拼搏和幸福的中学时代?

    三、矫正懒惰习惯的方法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项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