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京杭大运河文化研讨会在枣庄召开是非常恰当的选择,枣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最稳定、最持久、具有独特的科技价值, 可以称为山东运河的科技之灯,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今天发言的题目定为《让山东枣庄运河的科技之灯照亮山东全省的航运事业》,讲三个问题。
  一、京杭大运河是中国水利科学发展的标志,又是中国最大的人工生态工程。
  首先讲讲京杭大运河的科学价值和生态意义。京航大运河是我国开发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南北沟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成为中华民族南北交流的桥梁,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该河在开凿的过程中有数不清的难题需要科技创新的手段解决,从而不断推动我国水利科技水平的提高。大运河可谓是历史的河、文化的河、经济的河、科技的河;今天以科学发展观视之,更是一条生态的河。对大运河丰富的物质文化形态,在上千年运河的开凿、运行过程中形成的运河文化,包括曲艺、舞蹈、戏剧、文学、民间艺术等相当丰富的人类文化遗产,大家都比较熟悉,对其航运对经济的发展、城市带的形成,历来论述较多,已得到社会公认。今天我突出讲讲京杭大运河的生态价值和枣庄运河的科技价值。我认为,京杭大运河集中反映我国水利科学的发展水平,又是我国最大的人工生态工程;枣庄运河是山东大运河的科技之灯。全面完整的反映京杭大运河的科技水平,需要写一部专著,当然不是本次发言所能讲清的,我只是结合当前的工作讲讲它的科技价值和生态功能。
  大家知道,水是一个地区生态平衡、优化生态的主导要素,少则旱,多则涝,生态失衡。水旱从人,万物繁荣,冷热宜人,居民幸福,就叫生态平衡。自从明代1411年戴村坝——南旺闸建成后,京杭大运河开通,鲁西半数以上的洪水沿京杭大运河北调;大清河(黄河)以北,为了保障京杭大运河通航,当地建设了很多水柜、湿地,存蓄南来和当地的水,这一切有效的调节华北生态平衡,充分展示了京杭大运河的生态功能。这一切如果把工作做深、做细,可以用大运河和水柜的总面积乘以华北平原的单位面积蒸发量,算出其间特别夏季的蒸发总量,以及与北方强对流交汇可以形成的雨量,就可以定量说明大运河与水柜对当地降雨的影响。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改道山东,乱运、断运,1902年开始分为南北两段,各自通航,原来南北两段的水系,基本保持完好,水柜湿地基本保持原貌,京杭大运河仍然发挥着生态作用。1960年以后,由于位山工程的失败,确定了鲁西洪水单向南排,整个黄淮海平原没有认真执行周总理制定的“蓄排兼筹”的治水方针,实行了以排为主的治水措施,造成华北平原有河皆干,大量水柜湿地消失,黄淮海平原南北水旱失衡,生态环境开始急剧恶化。
  现在枣庄市是我省生态比较平衡的地区,分析原因,修建韩庄运河发挥了重大作用,试想如果没有韩庄运河,东西泇河与承水雨量丰富,坡陡流急,肯定容易造成水灾。对此,可以用历史资料证明,本来我想做些实际调查,以资料证明我的观点,未来得及,请枣庄的同志深入研究。我总的判断,韩庄运河的开凿使枣庄的水灾减少了,生态大大改善了。
  现在枣庄很少发生旱灾,水灾则是由南四湖湖水单向南排造成的,不仅容易造成枣庄的水灾,也可能造成苏北的水灾,而且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所以我力主恢复鲁西洪水的南北分流,并且做到以北为主,这样不仅可以根除枣庄的水灾、鲁西的水灾,减少苏北水灾,而且可以向黄河以北送去极为宝贵的生态水和航运水,整个华北特别京津地区的生态就会得到显著改善。据统计,建国以来,南四湖近千亿水东流入海,如果这些水流向黄河以北,华北平原、海河流域的生态肯定得到显著改善。
  恢复鲁西洪水自然状态下的南北分流并使南四湖的水北流为主的生态效益和航运效益,充分发挥京杭运河实际非常容易,因为枣庄万年闸底与聊城运河河底大体高程相当(海拔25米左右),只要使济梁运河适当下降,并开通穿黄隧洞,问题就解决了。济梁运河的长度仅88km,河底按宽70m标准改造,济宁至长沟25km已经改造完毕,实际还需要改造的仅53km,整个降河工作量仅6850m3土方,列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很容易解决的。我们山东省自已干也完全有这个力量。
  二、枣庄运河的科技成就及其重大影响
  京杭大运河枣庄段,即韩庄运河,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史称泇河, 泇运河,“泇河之开,始议于隆庆中总河翁大立,历经30年,万历32年(1604年),总河李化龙始开通”。“开泇运河,由借黄行运,引黄济运,改为避黄行运之大步骤”(京杭运河史)。这就是说,枣庄运河的开通,是科技兴运的一次重大科技飞跃,“引黄济运”是宋代提出的治运方略,因黄河含沙量太大,屡试屡败,至明代隆庆中,治运总管终于发现这个办法不行,但争议很大,一直讨论了近30年,方由总河李化龙完成,是很不容易的。泇运河开成后,还有人上参李化龙因此耽误了黄河治理,他据理力争,上书驳斥,才幸免被追究之灾。
  枣庄运河的科技攻关成功,主要表现在:第一,选一正确,行河路线选在泰山南麓与苏北平原的交界线上,避开了黄河的干扰,充分利用鲁西湖泊径流清水行船;第二,彻底实行黄、运分治,力避黄河对运河的干扰,这不仅在当时是重大的科技创新,直到现在也未过时,位山工程航运功能的失败,还是因为运河与黄河平交,企图以黄济运,因黄河泥沙淤积航道而失败。枣庄运河取得成功的经验仍然是当前处理黄运关系的正确原则。枣庄运河开通当年粮船就有三分二由此北上,充分展示了新开运河段的正确性。明清时期京杭运河韩庄段兴盛繁荣,行船如梭,每年通过韩庄运河运粮多达400万石,通过船只7700余艘,促进了台儿庄的迅速兴起和长远繁荣。第三,从此为防止黄河乱运,加强了黄河堤防,使其长期稳定在湖西曹县、单县、砀山、沛县,并在南四湖以南流向徐州,从而避开了对南四湖的淤积,促进了南四湖的形成,为今天正确处理鲁西的水问题、建设山东现代都江堰、巩固和发展山东京杭大运河的“龙头”地位和济宁“运河之都”的传统地位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可惜淮委对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置若罔闻,视金如沙,未于重视,没能反映在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的设计中,使济梁运河的设计方案发生了根本性的错误。
  枣庄运河发挥山东地理优势,实行黄运分治,促进南四湖的形成,是枣庄运河的基本科技成就和主要经验。这些重大科技成就,可以推动京杭运河复航和全省内河航运事业的发展!济梁运河、小清河均因不注重发挥山东自身优势、盲从错误观点,没有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进行科技创新、相应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而造成长期断航,是很可惜的。
  三、继承和发扬枣庄运河科技兴运的优良传统,抓住南水北调机遇,推动京杭大运河全线复航,带动全省水运事业在新时代的大发展
  枣庄大运河早在明代就摆脱了黄河对京杭大运河的干扰,把京杭大运河的伟大事业建立在山东自然地理优势上,这是继戴村坝——南旺闸之后,又取得的一项重大的科技成就,有力的保证了山东京杭大运河的龙头地位和济宁“运河之都”的传统地位。可惜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山东大都只看到京杭大运河的经济效益、文化成就,而没有很好的研究其中的科技成就,导致黄河北迁后断航至今。
  对黄河1855年的大改道,乱航、断航,满清政府无能以对;民国军阀混战、外敌入侵,不可能提出科技复航方案,是时代制约、政治形势使然。但在建国之后,当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提出恢复京杭大运河航运的要求,又因位山工程的失败而使这一要求落空就很令人惋惜了!对那次失误也可以说刚刚建国,我们尚缺乏治水经验,轻信了前苏联专家,是时代条件限制。但山东水利界对这样重大的问题,不认真研究,盲从水利部的错误观点,就很不应该。
  现在国家决策南水北调,要求具备引水、通航、灌溉、和生态功能,而且要求东线率先上马,为恢复山东的自然地理杭大运河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应该认真抓住这次机遇,充分发挥山东的自然地理优势和戴村坝_南旺枢纽工程的历史经验,尽快实现京杭大运河的复航,推动全省水利事业的发展。
  现在已研究清楚,只要抓住这次机遇,发扬戴村坝-南旺闸和枣庄运河的历史经验,充分发挥南四湖的作用,对济梁运河实行“降河开隧,南北分流,以北为主,稳运畅泄”的设计方案,形成自流、自调、自控,湖水北用,以江补湖,远程短调,跨河恒流,优势互补、矛盾自消的工程保障体系,建设山东现代都江堰,就可以一举恢复京杭大运河航运,一劳永逸的解决鲁西水灾,并为黄河下游增水创造了条件,使鲁西乃至黄淮海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生态平衡的宝地乐乡,创造出新时代的水利辉煌。同时为减少苏北水灾做贡献.这是肯定的,十分把握的。
  从历史看,山东的水运是相当发达的,南有枣庄运河,西有济梁运河,北有小清河、大清河(黄河),可以说,全省围绕泰山早已形成了U型水运大框架。为此,我省的古代先贤从金口坝建成算起,经过了1000多年的奋斗,先后建成了金口坝、小清河、罡城坝、戴村坝——南旺闸、枣庄运河和济梁运河,这些都是立足山东自然地理优势的科技成果,如果沿着山东历史上的成功之路发展,京杭大运河可以很快复航,我省就可以很快建成发达的水运网。请看事实:
  依托南四湖,学习戴村坝——南旺闸和枣庄运河经验,对济梁运河实行“降河减闸”、“降河开隧”改造,山东京杭大运河从枣庄到德州贯通南北的水运大干线即可形成。只要把船开到德州,山东的自然地理及水优势更加清楚的展现在世人面前,京津冀要求通航的呼声就高涨起来!过去建成京杭大运河的关键在山东,今天恢复和发展京杭大运河的关键仍然在山东。
  依托南四湖,扩挖猪嘴河、洙赵新河,即把航线延长到菏泽市。不仅一劳永逸解决的菏泽水灾,而且南四湖的船可以直接开到菏泽,使其成为鲁西重要的内陆港口。
  依托东平湖,扩挖济平干渠和小清河相连,与大运河连通,不仅很快恢复小清河航运,而且开辟京杭大运河中部山东入海通道。小清河上有东平湖[FS:PAGE]调蓄,大汶河供水,又为济南名泉补水,条件十分优越,怎么能断航呢?看看古代先贤的科学成果和历史业绩,再看看济梁运河、小清河的有利条件却造成了当今的长期断航、京杭大运河至今还未复航,从科技角度讲,这是很不应该的。有关部门应自责、自醒、自奋、自强,有关领导应该认清自身的责任。
  四、位山工程的错误是造成济梁运河断航的直接原因
  山东之所以出现当前这样尴尬的局面,是因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治黄工程——山东位山工程的设计错误、失败,及其对戴村坝——南旺枢纽工程的破坏。位山工程由前苏联专家设计,脱离了山东和黄河的实际,发生了六大错误,山东深受其害,黄河深受其害,国家深受其害,山东人民已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1)高坝拦黄,加重了黄河的淤积抬高,增加悬河之险。山东为此十几万人外迁。该工程1961年建成,1963年周总理即下令炸掉。鉴于当时我国与前苏联的关系微妙,接着又是“文革”浩劫,水利部没有对该错误进行清算,黄委、山东水利界也没有深入研究,以致留下了至今仍然危害黄河和山东的后患。对此,山东水利界不能不说是失职,有关单位、有关市区应该认真反思。
  (2)破坏戴村坝--南旺闸枢纽工程。由于前苏联专家指导设计的位山工程使黄河以南的洪水由南北分流改为单向南排,使都江堰式的水利工程戴村坝---南旺闸失去作用,随之这座伟大的水利工程被破坏。
  (3)造成恢复京杭大运河航运失败,大大延长了大运河断航时间。早在建国初期,国家第一代领导人就把恢复京杭大运河航运做为位山工程的内容之一,因设计思想是以黄济运,黄河与运河平交,黄河泥沙淤积运河河道,导致失败。以黄济运是宋朝人提出的方法,多次采用,均遭失败。我们应该牢记这一教训了。
  (4)直接加重鲁西水灾。菏泽、济宁两市的洪水向来是南北分流,位山工程将其改为单向南排,汛期南四湖水位高,发生顶托而加重洪水灾害,成为鲁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使菏泽、济宁1600多万人民深受其害。近六十年来,山东对菏泽水系被迫调整,济梁运河以东先后建设排涝站27座,虽投资、投劳甚巨,但因违背规律,收获甚微,可谓劳民伤财,得不偿失,这其中苦味,在菏泽、济宁工作过的同志都深有体会。
  (5)位山工程减少了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相应减少了入黄水量,恶化了黄河水少沙多的矛盾,增加了黄河下游河床的淤积抬高。
  (6)位山工程增加了淮河的流域面积,相应增加了淮河洪水,加大了淮河的治理难度。
  除高坝拦黄这一错误在工程竣工的第二年(1963年)由周总理下令炸掉外,其余五项错误特别鲁西洪水单向南排、破坏戴村坝——南旺闸的错误,都被水利部继承下来,成为指导山东水利的指导思想,直到今天发生南水北调东线济梁运河段“三级提水”的根本性设计错误。这一错误的要害是打掉山东的自然地理优势,打掉戴村坝——南旺闸都江堰式的历史经验,打掉山东大运河龙头地位和济宁运河之都的传统地位,打掉依托南四湖建设山东现代都江堰的难得机遇,使国家近60亿左右(三级提水36亿、三级船闸15亿,穿黄试验涵洞9亿)的投资变为对山东的破坏性资金,而且转化成山东人民的沉重负担。这一错误将把水利部长、交通部长推倒在宋礼、白英的脚下,使水利部在山东再犯历史性错误,给国家和山东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给科学发展观和科技兴国的新时代抹黑。因此,纠正水利部“三级提水”的设计错误,坚持“降河开隧”的科学方案,把60亿元的国家投资转化为建设性投资,造福山东,造福沿运,造福京津,这是山东人民和沿运各级领导应尽的历史责任。这60亿资金用于“降河开隧”,建设山东现代都江堰,可以使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总计500多公里)从枣庄至德州很快恢复通航;只要杭大运河山东段复航,全程复航则翘首可望!
  五、帮助国务院有关部门搞好科学决策是山东省委、省府的光荣传统,一贯做法。
  1、上世纪五十年代水利部在大跃进中抓引黄工程建设,只抓灌不抓排,结果导致引黄失败,山东水利界大造引黄失败的舆论,说“一年增产,二年平产,三年减产”、“家地变远了,长地变短了,好地变碱了!”在这种情况下,谭震林同志震怒,发誓“此生不再搞引黄”,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同志,认为“从长远看引黄利大于弊”,积极推动引黄试验,后来得到钱正英部长的支持,引黄工作首先在山东展开,从而带动了整个沿黄引黄事业的大发展。
  2、1962年,前苏联专家指导设计的位山工程建成,经过一年的运行,就暴露出位山工程的致命错误,周总理于1963年下令炸掉,从而纠正了位山工程高坝拦黄的错误。但在当时复杂的政治背景下,水利部没有清算位山工程错误,却把鲁西洪水由南北分流改为单向南排、破坏戴村坝——南旺闸的严重错误全部继承下来,成为对山东水利工作的指导思想,从此使山东水利特别鲁西水利建设走入误区,菏泽、济宁两市的排洪体系被迫调整,虽投劳、投资甚巨,劳民伤财,却收获甚微,结果还是加重了鲁西洪灾,成为鲁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是鲁西经济发展迟缓、至今落后的重要原因。
  3、1978年国家批准扩建连云港,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侯国本上书,指出日照港建港条件优于连云港。当时山东省委书记白汝冰同志积极支持山东与江苏比选,最终得到国务院领导谷牧、李先念、邓小平同志的支持,取得成功。现在日照港已发展成亿吨大港,山东帮助国务院避免了一次重大决策失误。
  4、1983年东营市成立,开发黄河三角洲、规划建设东营市急需黄河口稳定,山东省委、省府向水利部提出黄河口稳定30年的要求,水利部认为“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在国务院领导的推动下,水利部邀请200多名专家,在东营召开论证会,还是得出不可能做到的结论。但山东省委、省府梁步庭书记、姜春云省长坚决支持黄河口稳定,并在国务院领导余秋里、康世恩支持下,在国家计委立项研究,同时支持东营市进行稳定黄河口的工程试验。在山东省委、省府的支持下,经过有关部门不断帮助做水利部的工作,终于把《延长黄河口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的研究》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并明确该课题由我主持。这一课题早已完成,取得了“该课题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科技成果。原来水利部认为黄河口稳定30年不可能做到,石油部愿意每年投资一亿元治理河口,水利部也拿不出治理计划,结果东营市只让胜利油田每年投资1000万元,连续治理了5年,就使黄河口恢复了青春,去年黄河口已稳定30年了,而且有了稳定百年的完整方案。这一切,成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和东营市崛起的基石。同在东营市稳定黄河口的科技措施已得到李鹏、朱镕基、温家宝三届总理的明确肯定,可见帮助国务院部门纠正在山东的工作失误是山东历届省委、省府的一贯做法和优良传统。 (李殿魁)

 

 

(资料来源:http://www.zaozhuang.gov.cn/art/2010/5/10/art_3731_30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