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区现存最古的塔,是济南市南郊柳埠镇青龙山麓的四门塔。此塔只有一层,方形塔体,全部用雕有几何花纹的大块青石砌筑,塔檐和塔顶也均用规整的石材搭成,上有塔刹,通高lO.04米。因塔体四方各有一圆形拱门,故名四门塔。塔内中心柱的台基上,各有一尊石雕佛像面向拱门。现塔实建亍隋朝,但可能是据北朝的塔重建的,因而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单层巨型石塔。其型制尚保留着古印度浮屠的某些特征。
山东现存高层楼阁式宝塔,以灵岩寺辟支塔较有代表性。塔建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北宋时重修,为砖结构,八角九级,总高达54米,耸立山腰,为名寺标志。内有砖石阶梯,可绕塔心柱登至塔顶,塔顶铁刹用8根铁链拽引,加固于第九层檐上的8尊金刚铸像上。同类古塔,兖州城内八角十三层的兴隆寺塔亦高54米,而形制颇为特殊:其下部七层粗壮硕大而坚固,上层塔体却骤然缩小,远望犹如塔刹一般,但小塔之上另有塔刹,有人认为它的上部在清初地震中倒塌,现在所见者系后来补建。汶上县城的宝相寺砖塔共十五层,高45米,其葫芦形塔刹用黄琉璃烧成,在阳光下金辉闪烁,别具风采,俗称黄金塔。滕州市东关的九级龙泉塔,高40米,有ll层重檐,为我国北方密檐式宝塔的杰作。清初鲁东南地区曾发生8.5级大地震,滕州房舍尽毁,唯此塔巍然独存。鲁西巨野县城的七层永丰塔,也曾经历过七级地震而完好无损,只是下部两层已淤于地下,地面之上的五级仍高30米。成武县大田集的田塔,原来也有七层,“文革”中被毁去上三层,底层也有一半埋在地下。临清西北的运河东岸,有一座明代后期建造的砖木结构舍利塔,八角九级,高达61米,这大约是山东现存最高的佛塔,巍峨壮观。相对来说,泰山以东的古塔形制较小。如寿光县原有一座王高塔,据过去的测量,也不过高32米多。淄博市现存的唯一古塔——淄川杨寨古塔,凡七层,通高仅18米,不过此塔当时尚建在寺院中心的位置上,与后来的寺塔往往与寺院分离不同。
宋代以来铁铸的古塔,在山东古塔中别具一格。今存济宁铁塔建于北宋末,是一位常姓女子为其丈夫还愿而捐资铸造的,全仿木结构建筑,用生铁模铸。只是当时仅立七层,尚未铸塔顶。明代后期,济宁道台认为此塔无顶,有如“传丈夫剑佩威峨,然冠冕不饰”,“未尽观美”,因此集资续建,向上加了两层,并铸塔顶,连砖砌基座在内,通高23.8米,遂成为济宁古城一大奇观。聊城东关的铁塔大约也是宋代的,八角十三层,通高15.5米,用生铁分层铸造塔壳叠装而成。此塔上部旧时倾圮,1973年由地下掘出坠落的塔身和塔项,得以安装复原。
原立于临朐县境内沂山明道寺旧址的舍利塔,是一座有特殊用途的塔。其寺本为沂山大寺,东魏时已有殿宇200余间,唐后期灭佛,寺被摧毁,寺中所有佛像也统统被碎尸,散弃荒谷衰草中,狼籍满地。北宋前期,有僧人收拾残佛像,建舍利塔以葬之;近年从塔下洞室中发现佛像残石700余块,经吻合修复,得到较完整的佛像150余尊,大的高1.9米,小的只有几十厘米高。各地还有一些小型塔也很引人瞩目。如枣庄峄城东南的葛峄山上,旧有一座佛母塔,高丈余,是与作为“宇内三十二福地”之一的葛峄山相匹配的,山、塔均曾号称“以小者为尊”。更为小巧玲珑的是诸城市百尺河镇的白龙山舍利塔。此塔四角八层,建于北宋中期,均用白色大理石雕刻为两层八瓣莲花蓬叠筑而成,通高仅66.7厘米。第三层莲蓬倒覆,与第二层之间有长方形石槽,内置长方形银盒,盒内又装有两个圆形小银盒盛舍利子。可惜这样一件珍贵文物,也被毁于“文革”期间。
山东现存古塔中还有为数不少的高僧墓塔。如四门塔以西的神通寺墓塔林,有墓塔43座,是我国现存四大塔林之一。这些墓塔和各种类型的佛塔一样,都是研究我国古代佛教历史、文化和建筑工艺、艺术的可贵文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