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是古运河的起点城市,也是历史上水运发展最为兴旺的城市。与其他运河城市相比,扬州境内既有古运河又有京杭大运河。运河上的一座座桥梁,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这条“玉带”上。究竟运河上有多少座桥?这些桥都有什么故事?
扬州运河大桥
京杭运河扬州段最老的桥
扬州运河大桥在运河东路和运河西路的连接口,是一座钢铁大桥,形似鸭绿江上的中朝边界铁桥。她既是扬州的一座标志性大桥,也是目前京杭大运河市区段最古老的大桥。
上世纪50年代后期,扬州临城段古运河改线,从湾头壁虎坝开挖新河至六圩江口,开河时新建了扬州京杭运河大桥,1959年2月由省交通厅维修队施工,次年6月建成,耗资136.4万元。大桥宽12米,其中行车道宽7米,长194米,计7个孔,中间通航孔为净跨50米的钢筋混凝土系杆拱,余6孔皆为长20米的“T”型梁,荷载等级达汽-15-80,时为扬州区域内规模最大、技术标准最高的公路桥,由于它们居扬州交通枢纽区中心地带,所以它刚建成就成为扬州和省陆运交通大动脉,亦是华东地区国防交通线路上的重要建筑物。
1985年9月在原桥南侧施工新建了现在的扬州大桥,从而提高了大桥的荷载能力。老桥改造后与新桥合并为一体,形成宽24米、上下行车道分开的高等级公路桥。
扬州大桥
文昌大桥
扬州内河跨度最大的桥梁
打开市区地图,一条横亘在中央的通衢大道最先映入眼帘。这就是文昌路,被喻为“扬州的长安街”,以市中心的明代建筑文昌阁为中心,东西伸展,绵延数公里。文昌大桥是扬州东大门一道横跨大运河的城市彩虹,改变了扬州市区与江都之间依靠扬州大桥“单线联系”的局面。
文昌大桥西起运河北路,东跨京杭大运河,全长650米,桥梁总宽45.6米,总投资约1.6亿元,是迄今为止市区建设规模最大的城市桥梁。主桥跨度长达126米,为扬州内河跨度最大的桥梁。大桥为双向六车道,两个机动车道各宽11.5米,两个非机动车道各宽5米,两个人行道各宽3.3米,是迄今为止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最宽的桥梁。
施桥大桥
让施桥与霍桥居民告别渡船
施桥大桥又叫邗江运河大桥,位于施桥镇东,横跨京杭大运河,南距长江5公里,北距扬州7公里,于1988年4月动工,1990年年底竣工,总造价550多万元。该桥正桥为中孔悬臂挂孔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两岸桥台及桥墩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桥面净宽7米,全宽10.5米,桥体全长202.68米。
“兴建这座大桥,是施桥、霍桥两岸居民祖祖辈辈的梦想。”扬州水利专家徐炳顺说,建桥之前,受京杭大运河的阻隔,两岸居民的通行都是通过渡船,如坐汽车则要从市区绕道,几分钟的路程要走上一个小时。1988年4月,施桥大桥开工建设时,两岸居民奔走相告。
扬州市在邗江运河大桥原址新建运河大桥,并更名为“施桥运河大桥”。新设计的施桥运河大桥主跨长132米,为省内运河“第一跨”,设计通航速度为40公里/小时,于2010年6月26日正式开建,预计今年底完工。
灰管桥
江苏第一座悬灌式架设的桥
运河六圩段有一座大桥,总宽度不足10米,其中可以行车的地方仅有6米左右,这就是灰管桥,是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最窄的桥。
此桥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其实是由两座桥组成,高低相差1米多。低的桥宽6米左右,高的桥宽3米左右。这座桥建于1998年,是座工业用桥,是国家“九五”重点工程扬州二电厂的主要配套项目,为解决电厂粉煤灰输送同时兼顾地方公路交通而建的,由铁道部十四局基础处承担施工任务,施工中采用了许多新工艺、新方法,成功采用挂篮非弹性变形反对称试验方法,成功解决了挂篮悬臂施工中“托架法”施工起步段开裂的问题。灰管桥也是江苏境内第一座采用悬灌式架设的桥梁。
新民滩特大桥
京杭运河扬州段最长大桥
位于高邮境内的新民滩大桥主桥,是目前扬州段横跨京杭大运河最长大桥。新民滩特大桥工程项目,起自拟建的珠光南路,经高邮市城南、八里松油库北侧,上跨现在的237省道(即老淮江公路)、京杭大运河、新民滩,从333省道高邮湖西段漫水公路北侧约1公里处平行经过,全线按照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其中特大桥全长约8.47公里,桥梁宽26米,漫水公路段全线高架。计划2012年上半年建成通车。新民滩特大桥全长约8.47公里,其中横跨高邮湖面有两公里。
中国建桥史上的“移桥”创举
宝应运河大桥
运河桥有许多,然而宝应运河桥却是奇特的。倒不是因它的位置,也非它的造型,全因它建造的方法与过程。宝应大桥亦曾按常规设计过,却终因跨度结构、经费等所限,而无法实施。那时,恰逢扬州大桥弃旧建新,主桥部分将成“废物”,于是有了“移桥”的奇想,测试论证的结果,这是可行的!
徐炳顺说,如今30岁以上的人,大概都不会忘记1985年9月21日这天。桥之浮运,实在是运河航运史上的一个奇迹。那长54.6米,高12米,宽9.1米,自重668吨的桥身,由浮船载着一路驶向宝应。10月1日,宝应运河大桥正式通车。它西通金湖,东接盐城,沟通了运西与里下河地区的公路交通。扬州大桥主体的搬运和利用,为我国桥梁建筑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