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京杭大运河的北京段对北京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这一点,目前在北京并没有受到重视,除了近两年在通州有些声势之外,基本上没有提到日程上来,明显落后于其他运河沿岸的兄弟城市,也和大运河已提升为国保单位及正在“申遗”的形势很不适应,也许是因为北京市大事、要事太多,完全顾不过来,也许是没有理解这件事对北京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现在到了认真剖析一下的时机,以期引起各方的关注。
  大家知道,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是大运河的第二个重要阶段,距今已有1395年,运河由扬州出发,走一个“之”字,向西北到洛阳,再由洛阳向东北,达到北京,使北京成为往前线集兵和运粮草的基地。那个时候,北京就是运河的终点。到元代,运河南北取直,缩短了700多公里,北京还是漕运的终点,一直通航了600多年。这个时侯,特别是明、清时期,是北京段运河最繁荣的时期,有过极其辉煌的历史,留下了一系列重要运河文物和非物质运河文化遗产。
  元代水利专家郭守敬在永定河、莲花池、昌平温榆河三大水源之外,又找到对北京城市最有价值、距离最近的西山泉水水系,开凿了始自西山、玉泉山流进北京城内的长河,入通惠河,流到通州,再经北运河入海河入海,或者南下到江南。想当年,漕运大船直抵东直门,粮食直接入北京城内的南新仓、禄米仓,也有船只进一步西上,到积水潭、到高架桥,停泊在那儿,热闹非凡,桅帆有遮天之势。当年慈禧太后由紫禁城坐骡车或坐轿出来,到高粱桥改登龙舟逆水而上,放下广源闸门,使流水不至于因地势西高东低而过于急湍,沿长河航行到万寿寺,下来休息,做佛事,吃御膳,饮御茶,再登龙舟,拉纤运到颐和园。这些是北京运河的原貌。
  现在要想办法保护这段运河遗留下来的河道、仓库、闸、堤、船坞、古树,等等,有可能的话,把已经埋了的河道再挖出来,亮出来,贯通起来。一方面让北城内多一些水面,另一方面,也把运河最北端的源头当作文化遗产展现出来,亮给国人和世人看,说明它的伟大,它的重要,它的近在咫尺和亲密。这一点,光一个通州不行,要市里牵头,联合海淀区、西城区、东城区、朝阳区、通州区共同作战,详细论证,制定规划,加以实施,为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北京带头做大贡献。这是一篇大文章。
  其次,一定要把原真性、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定为保护和利用发展大运河的重要的,也是唯一的指导原则。大运河由国务院牵头,指定国家文物局总管,联合文化部、水利部、交通部、环保部、建设部、旅游总会,并在全国政协专家组的顾问下,执行一个原则,沿河各城不论经济实力多大,不准搞“东方塞纳河”,提倡原生态保护,对建筑物提倡外貌古朴,内部现代化,提倡先做基础设施是工程,划出保护带、隔离带,尽量维持原有的设计、材料、工艺、个性、构成成分,新建的东西一律要和古运河的环境协调,不搞近在咫尺的不协调的现代化广场、大草坪和现代高楼。看不准的,宁肯留给儿子、孙子去做,不要什么都想自己一步做干净,免得将来再拆,让后人骂。
  最后,要从水的高度去研究北京运河的利用。现在北京段运河除了泄洪的功能,只剩下了公园的功能,只有观赏性了,这是不够的,要从水的角度,给运河定位,赋予它新的使命和功能。北京是个严重缺水的大城市,地表水已用光了,正在超强度地利用地下水,几个水库的蓄水量连年下降,快到了警戒线。保护北京段运河的第一个功能就是要借运河的宣传保护宣传水对北京的重要性,提醒人人节水,把水当作最重要的资源来爱护。其次就是要为北京找水源,包括雨水回收和净化污水,增加北京市水的再度利用比例。这些,都是以运河为中心的庞大高科技体系为支撑的系统工程来完成,这是北京段运河复兴的核心,是其新生的动力,是其新功能的主要定位。现在北京雨水是100个昆明湖的水量,只回收了一个,还有99个白白流掉了,要想办法,利用运河体系大搞雨水回收站,而这个都只能在下流,在通州逆境内完成。城市污水处理也是如此,还有水库防洪泄水的处理。在这些方面我们都要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经验,搞大的科技工程,即搞一个三结合的大战略项目,即古迹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水的回收净化再利用三结合,这可能是大运河历史的第四大阶段,完全是划时代的阶段。总之,先从科研出发,由清华牵头规划吧,从战略上,提高北京城市用水的自给率,这是最聪明的办法。从这个角度上看,运河的事还多着呢,而且联系到人命关天,有着第一等的重要性,确实是大有可为的。这就是运河的可持续性发展。

结论是,北京啊,要珍惜你那段古运河,让它再度辉煌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