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水闸

 

  考古专家日前在山东聊城发掘了京杭大运河上的一座水闸遗址土桥闸,这是大运河水闸的首次完整发掘。水闸修复后,将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一段投入使用。

 

        据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土闸考古队领队李振光研究员介绍,这次发掘工作从今年8月开始,到12月结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的一部分。

        土桥闸遗址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梁水镇土闸村中,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设施。土桥闸始建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拆修。在京杭大运河聊城段,目前已知的共有13座水闸,土桥闸是其中之一。这种水闸是用来调节水位高低、保证行船的水工设施。

        李振光说,土桥闸由闸口、迎水、燕翅、分水、燕尾、裹头、东西闸墩及南北侧底部保护石墙和木桩组成。闸口呈南北长方形,南北长6.8米,东西宽6.2米,深7.5米。

        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专家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徐光冀说,土桥闸规模宏大、建造精细、坚固结实,逆流数百年而无明显变形,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建筑与治水工程技术具备相当高的水平。

        李振光说,通过土桥闸的发掘,对船闸的基本结构、建造和维修年代及其建造程序有了清楚的认识。此次发掘还出土了大量文化遗物,包括瓷器数千件、铁器数百件、铜器上千件和少量石器、玉器,为研究明清时期陶瓷的研究提供了一批丰富多彩的实物标本。

        徐光冀说,土桥闸的发掘,对于研究大运河的水工设施、运河沿岸的物质文化习俗、认识大运河在我国古代交流与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李振光说,土桥闸修复后仍将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一段投入使用。同时,为弥补水闸可允许流量的不足,水利部门将在水闸外围修建一个暗管加以辅助。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南到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据悉,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共分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根据国务院的规划,东线一期工程将于2013年建成通水。东线工程部分渠道将使用京杭大运河的部分河道。